
学校与科大讯飞公司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学院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老师为学生介绍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情况

师生在冬至一起包饺子

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

智造工业中心B栋信息技术学院标准机房
在荆楚大地的科技发展浪潮中,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襄职)信息技术学院以磅礴之势,书写着数字时代职业教育的崭新篇章。作为全国多个信息技术领域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核心成员,襄职信息技术学院既是高端技能人才的“锻造炉”,也是产业创新的“试验田”。
襄职信息技术学院与华为、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通过“4+4”党员陪伴学生成长工程培育优秀学子,从在国家级赛事中屡获殊荣,到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始终坚持以“技术为笔、产业为墨”,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培养坚实的数字人才支撑。
产教融合 铸就硬核实力
走进襄职信息技术学院,一个微型数字产业生态圈跃然眼前:华为优选级ICT学院的学子在模拟机房调试云端系统,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的实验室里算法模型正高速运转,华为VUE认证考试中心的考生们在专注完成职业资格认证。这里,6个国家级产业共同体副理事长(部分为常务副理事长)单位的头衔并非虚名,而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实体桥梁。
襄职信息技术学院院长王保成介绍,学院紧扣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与襄阳市“144”产业集群发展脉搏,将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拧成“一股绳”,全力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大高地。
襄职信息技术学院的6个高职专科专业组成了一支“数字战队”:大数据技术专业入选工信部产教融合试点,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成为湖北省首批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精准对接湖北省现代产业集群发展重点专业群。在金平果中国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上,大数据技术专业2024年位居全国第17,2025年升至第16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24年排名第34位,2025年跃居第31位;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跻身全国前81名,专业实力持续领跑全国同类院校。
实训基地的“硬核配置”让实践教学底气十足:6个新一代信息技术实训中心(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计算机网络等)与70余个校企合作基地形成“校内校外双循环”,工信部“麒麟工坊”、襄阳市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产业前沿技术。作为教育部“1+X”证书首批试点单位,襄职信息技术学院每年培养的学生通过华为认证、网络安全管理员等职业资格鉴定,成为企业争抢的技术能手。
名师荟萃 引领匠心智造
襄职信息技术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51名专任教师组成的团队秉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理念,展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风采。
这支教师团队中,既有入选湖北省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的优秀教师,也有获得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的专业人才,“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63%。他们既是讲台上传道授业的名师,也是产业一线的实战专家。
青年教师刘莉莉是这支团队的典型代表。深耕大数据教学20年来,她培养了千余名计算机人才,并带领大数据技术专业入选工信部产教融合试点项目。她参与研发的襄阳移动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系统、襄阳旅游网等项目,成为教学与实践互促的典范。她还在湖北省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指导学生摘取国赛大奖,用行动印证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以院长王保成教授为核心的教师团队,始终坚持“党建红”引领“专业强”的发展思路。2019年,教师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斩获三等奖。教师团队还开发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门,编写的“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获得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彰显了深厚的教学改革成果。
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铸魂”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襄职信息技术学院的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立德树人 成就出彩人生
教育的温度,体现在对每一位学生的精准赋能。襄职信息技术学院充分发掘党建与育人工作融合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以“4+4”党员陪伴学生成长工程为抓手,构建了立体陪伴的新格局。该工程将需要陪伴的学生分为四类:极度贫困和有各类生理不便的学生、综合素质特别优秀的学生、专业技能扎实学习潜力大感到“吃不饱”的学生、其他一般需要帮扶的学生,通过党员干部和教师结对开展思想引导、专业辅导、就业指导、心理疏导,让每个学生都能绽放独特光彩。
大数据技术专业2019级学生胥沁媛毕业后回到青海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依托大数据知识搭建全村首个“村网通”网站,将紫皮大蒜、马铃薯等农产品推向全国,带动2000万元投资,解决100多人就业,让“数字赋能”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听力残疾一级的王逸龙,在襄职信息技术学院定制帮扶下学到了真本领。襄职信息技术学院为他捐赠助听器、配备学业与心理辅导团队,助他在无声世界里逐梦编程。最终,他斩获“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国赛三等奖,湖北省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编程项目第一名,连续两年获评学校“自强不息”之星,用指尖代码证明“无声世界亦有惊雷”。
从贵州毕节贫困山区走出的困难学生吴付香,在院长王保成的结对帮扶下蜕变成长。从学业低谷跃升为年级第一、获得多项奖学金,到参军第一年便被授予戍边“四有”优秀士兵称号,她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逆境中的向阳而生”。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22级学生熊义峰,连续两学年专业成绩稳居前1%,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五届信息素养大赛一等奖、2024年湖北省“中银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推荐组)一等奖,最终免试进入本科院校。
近三年来,襄职信息技术学院学生获国家银奖2项、省级一等奖10项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超过70%,专升本录取率逐年攀升,毕业生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7%以上。
从乡村振兴的一线到戍边卫国的军营,从技能竞赛到创新创业,襄职信息技术学院的学子正用行动诠释“数字工匠”的担当。
深耕地方 赋能区域发展
襄职信息技术学院的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围绕省、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产业布局,依托“两院一室一中心”(科大讯飞产业学院、优选级华为ICT学院、襄阳市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华为VUE认证中心),襄职信息技术学院构建起“服务区域、辐射鄂西”的社会服务体系。
在技术服务领域,襄职信息技术学院常年为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等大型国考提供技术保障,并承接襄阳蔚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留学服务平台开发等项目的开发工作,用专业实力服务产业发展。
在人才培训方面,襄职信息技术学院开展的华为认证精英工程师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百企千人”宣贯培训等项目,年培训近2000人次,有力支撑了区域数字人才培养。
在社会服务一线,“伴读青春”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信息技术科普,荣获2024年襄阳市“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推动数字技术普惠共享。
从深化产教融合到践行立德树人,襄职信息技术学院始终紧跟时代步伐,服务产业需求。未来,学院将继续以“数字赋能”为己任,培养更多“懂技术、能创新、善实践”的新时代工匠,为区域数字化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襄职力量”。

转自襄阳晚报2025年8月4日星期一04版
相关链接:https://xywb.hj.cn/pc/con/202508/04/content_2125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