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风襄职模式——东风汽车订单班开班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课堂

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上摘金夺银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技能比武
在襄阳千亿级汽车工业走廊的核心地带,有这样一所院校:它将课堂搬进东风汽车的生产车间,让学生与工业机器人“并肩作战”,用“岗课赛证”的熔炉淬炼出一批批智能制造尖兵。
这里,就是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襄职)汽车工程学院——支撑襄阳从“汽车制造之城”向“汽车智造之城”跨越的人才摇篮,也是万千青年追逐汽车梦想的成长沃土,更是服务襄阳千亿级汽车工业走廊的核心引擎。
双师团队领航,构建产教融合“强强联手”格局
襄职汽车工程学院深谙“名师出高徒”的育人真谛,倾力打造了一支“双师引领、专兼结合、梯队分明”的教学“梦之队”。101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者占比超40%,硕士及以上学历者超85%,“双师型”教师比例近80%,更会聚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楚天技能名师”等高层次人才。教师团队中不乏行业巨擘与学术精英,形成“学术大咖+企业精英”的黄金组合,不仅在教学领域屡获殊荣,更在科研创新上硕果累累,彰显了非凡实力与深厚底蕴。
“发动机异响就像病人咳嗽,得用‘望闻问切’找病根。”在襄职汽车工程学院的实训车间,汽车专业带头人王德良教授正带领学生查找汽车故障。他独创“望闻问切”故障诊断教学法,将枯燥的汽车构造原理融入生动的实践项目中,还带领学生团队为乡村小学义务改造废旧校车,种下了技术为民的种子。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万东明则以其“大国工匠”的风范,将其数十载练就的“绝活”毫无保留地带入课堂,通过“汽车产线改善特训营”等严苛训练模式,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就是要把99%做到极致,再向100%无限逼近”。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带头人雷红华教授,以独创的“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法,将企业真实案例融入课堂,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被学生誉为“暖心妈妈”。湖北省技术能手陈凯副教授深耕机械制造领域,研发“故障模拟教学系统”提升学生实操能力,指导学生问鼎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赛项。来自湖北江山重工的数控大师周德民,其“铣蜗轮操作法”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创新大奖,践行了工匠精神的时代传承。
他们,用讲台与车间的双重实践,筑牢了人才培养的根基。
服务区域腾飞,驱动“襄阳制造”向“襄阳智造”跃升
刚入学就拿到了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准员工”证,“入学即入职!”这是襄职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与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现场工程师订单班”学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工学育创一体”培养模式的缩影。
该院智能制造专业群创新推行“岗课赛证融通,工学育创一体”培养模式,打造“传统课堂筑基+虚拟课堂赋能+企业课堂实战”三维学习空间,与ABB、新时达、华航唯实等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产教融合项目,确保教学与产业前沿无缝衔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与襄阳汽车轴承有限公司共建“现场工程师订单班”,实现“入学即入职”;机电一体化“东风铸造订单班”就业率连续三年达100%;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携手格创东智,实施“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进阶培养,精准输送企业急需的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
这种深度融合,让教学与产业“零时差”。专业群精准对接本地汽车、3C电子、新能源等支柱产业需求。该学院与东风汽车、襄阳轴承等30余家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年均输送800余名高素质技术人才,开展企业员工培训超过2000人次,成为支撑“襄阳制造”向“襄阳智造”转型的“人才引擎”。
在“襄阳制造”向“襄阳智造”跃升的进程中,该院专业教师团队积极投身地方产业服务,为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方案,为地方政府提供产教融合政策咨询,推动建立产教融合联盟,以专业智慧赋能地方决策,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00万元。团队还通过“智能制造科普开放日”、工业机器人社区演示、家电智能维修等公益活动,普及先进制造知识,年均惠及2000余人次中小学生及市民,赢得周边企业和市民的高度赞誉。
领航技术变革,精准锻造汽车工业走廊生力军
襄职汽车工程学院专业群深度融入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与襄阳“144”产业集群建设,以卓越师资为根基,锻造服务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襄阳汽车产业提供技术攻坚与政策咨询双重支撑。团队协同龙头企业共建产教融合联盟,推动区域产业政策优化,以专业智慧深度赋能“襄阳制造”高质量发展进程。
汽车专业群创新实践“东风襄职模式”,以“双元两翼四共”协同育人体系为核心,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襄阳基地等头部企业构建战略联盟,实现技术合作与人才培养的全维度覆盖。他们连年向东风、比亚迪、宁德时代、吉利等行业巨头输送技术骨干与中坚力量,使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96%以上,“入学即入职”成为常态。落实“共育东风人、共训东风技、共拓东风圈”的育人实践,将产业基因深植教学全程,形成了政府引导、校企双元、产教协同的立体化育人生态,真正兑现“到襄职学汽车,到东风公司上班”的硬核承诺。
汽车专业群精准锚定襄阳“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战略定位及汽车工业走廊智能化转型需求,构建“教学-实训-研发”三位一体的能力塑造闭环,确保技能供给与汽车工业走廊升级需求“零时差”对接,依托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等顶尖平台,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产线管理等智能制造前沿技术落地生花。同时,专业群积极面向区域社会发展需求,开展技术研发、技能培训等服务20余项,近5年社会培训收入累计达832万元,将产业前沿技术回馈社会,赢得城市口碑与产业尊重的双重认同。
在襄职汽车工程学院,有顶尖的师资团队指引方向,有真实的产业平台锤炼技能,有创新的育人模式铺就道路,有深厚的区域底蕴支撑梦想。在智能制造浪潮奔涌、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一个个汽车梦想正在该学院沿着产教融合的轨道,驶向智能制造的广阔未来。
这里,永远向怀揣技术报国理想的青年敞开大门,与襄阳这座汽车城并肩奔赴新的征程。

转自襄阳晚报2025年7月31日星期四03版
相关链接:https://xywb.hj.cn/pc/con/202507/31/content_212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