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教融合、落实“双千双进”(千名教师进企业、千名专家进课堂)举措,近日,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张明媚、牛双红、高晓娟、吕洪玲等四位教师利用暑假时间走进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医院,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康复技术实践学习。通过沉浸式临床实践,教师们将特殊教育理论与康复医疗技术紧密结合,为提升特殊儿童教育质量注入新动能。
分室实践,精准对接专业需求
四位教师根据专业方向分赴不同治疗室:在针灸推拿治疗室,牛双红老师学习中医康复技术对脑瘫、自闭症儿童肌张力调节的辅助作用及特殊儿童脑电生物反馈评估干预治疗操作;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室中,张明媚老师通过实操,掌握前庭觉、本体觉训练方法,探索如何将其融入课堂游戏设计;作业治疗室内,吕洪玲老师参与儿童生活技能训练,研究如何通过任务分解,提升特殊儿童自理能力;物理因子治疗室则让高晓娟老师接触到经颅磁刺激、低频脉冲等现代康复技术,为后续课程引入科技元素提供思路。

双师联动,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实践期间,教师与医院康复师组成“双导师”团队,针对典型病例开展联合研讨。例如,针对一名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教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设计沟通激励方案,康复师则通过言语治疗技术制定发音训练计划,双方共同优化干预策略。这种跨界合作模式,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提供了实践范本。
反哺教学,赋能专业升级
教师们将临床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计划在《特殊儿童康复技术》《感觉统合训练》等课程中增设医院实践模块,并开发“康复技术+教育干预”融合课程。此次实践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临床思维,更推动了特殊教育专业从“理论导向”向“能力本位”转型,为培养复合型特教人才奠定基础。
(审稿: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