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情洒西部,矢志不渝;磨剑四载,扎根剑河——记剑河县西部计划志愿者董关俊先进事迹

作者:向炜来源: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15-06-10

董关俊,男,中共党员,1989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2011年6月毕业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今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同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于剑河县南加镇人民政府,现任剑河县久仰乡人民政府科员。大学期间,曾担任系院社团负责人、团委干事等职务,曾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社团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2011年被评为“襄阳市爱心奖学金”一等。在黔(贵州)期间,他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团结同志、锐意进取、成绩突出。一路风雨坎坷走来,磨砺了他自信、自立、自强的性格;铸就了他敢想、敢做、敢拼、敢搏的魄力。

一、适应环境,转换角色

2011年8月,董关俊同志分配到剑河县南加镇人民政府党政办公室,南加位于剑河、锦屏、黎平三县交界,距离剑河新县城135公里,每上一趟县城都要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四个多小时。面对这样一个小伙子,各种质疑如风般飘散在他耳旁,他决定要用行动去证明。

在南加,董关俊同志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积极完成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每天坚持提前15分钟到办公室打扫卫生做好上班前的准备。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下,他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共接待群众200余人次,下村开展民政、社保、计生、水利、农业等各项工作30余次,帮助协调消化矛盾4起,这不仅增加了他对农村的了解以及农村工作经验的积累,更为以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胆尝试,转变身份

三年志愿者,一批好学生。志愿者并不是机关正式干部,大多干满一届就离开,要转变身份就必须通过考试。于是董关俊同志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考试,他先后报名参加了榕江县事业单位招考、贵州省机关公务员考试,并有幸先后到榕江县的八开乡和剑河县的久仰乡工作。

八开乡是榕江县最大的一个乡,距县城27公里,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主要居住苗族、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初到八开乡,考虑到董关俊同志不通当地民族语言,乡党委特意安排他驻乡所在地的八开村和八开居委会。他主动参与村级管理工作,积极指导配合村“三大头”(即村支书、村长、文书)开展各项工作,民生领域发展势头良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连续两年超目标完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连续两年达100%。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2012年在同步小康工作组通过积极有效的努力,成功协调解决了八开村文艺队服装问题,正是凭借这批服装八开村文艺队在当年的全县文艺汇演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2013年同步小康工作组通过县政协的帮助解决了八开村委会办公场所维修费用,同年底八开村委会办公楼旧貌换新颜,村干部告别了漏雨的老房子。

久仰乡则是剑河县最大的一个乡,距县城44公里,是一个典型的纯苗族聚居乡。来久仰乡报到就被分配在乡纪委办公室,主要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一年多来乡纪检监察信息、改革信息报送情况排名位居全县第一,他所写的信息稿件有12篇被新华网贵州频道、人民网贵州频道、金黔在线、黔民网、当代先锋网、光明网等省级网络媒体采用,有2篇被黔东南日报温泉剑河版面采用,他所拍摄的新闻稿件有2篇被剑河县电视台采用。同时,他积极参与同步小康驻村工作,2014年同步小康工作组通过与县文广局有效协调帮助党义村解决了篮球场项目,丰富了党义村老百姓的体育生活。

三、矢志不渝,安居剑河

2011年8月,他踏上西部热土在剑河县南加镇人民政府西部计划志愿服务;

2012年2月,他通过贵州省榕江县事业单位招考,到榕江县八开乡人民政府工作(事业编制);

2013年9月,他通过贵州省机关公务员招考,到剑河县久仰乡人民政府工作(行政编制)。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服务农村,回报农村。他将一腔热血洒在西部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上,奋斗了将近四年他最终扎根西部,安家剑河。

来源:汽车工程学院 向炜/文

下一条:汽车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召开2015届毕业生座谈会